(资料图)
文/关育兵
“每逢假期钱包减半”,暑假期间家长们的钱包是否还“安好”,近日,话题#家长吐槽暑假40天孩子开销五六万#冲上了热搜。以“暑假账单”为关键词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搜索,会发现不少家长晒出一家三口5天国内旅行花费的万元账单,如果将时间拉长,或者选择出国游,花费将会达到3万元至5万元。
真是不算不知道,一算吓一跳。不论五六万元“巨额”花销的家长是否在炫耀,但“娃放暑假,我放血”恐怕是不少家庭的真实写照。
“家长放血”,实在于暑期可以支出的地方太多。利用暑期较长的时间,安排一些诸如钢琴、舞蹈、英语口语、跆拳道、足球等兴趣课程,培养孩子的兴趣,发现孩子的特长,很难说有什么不合适。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,利用假期充足的时间,带孩子来一次长途旅行,增长见识,开阔眼界,加深亲子关系,也是不错的方式。调查发现,兴趣班和旅游是半数家长暑假支出的大头,学科学习和暑期托管也是重要支出。此外,少数家长将矫正牙齿、配近视眼镜等花销也列入暑期计划中,再加一场火爆起来的“研学游”,那钱包不瘪下去才怪呢?
暑期可支出的地方太多,不搂住一些,那家长就不只是“放血”,“吐血”也是有可能的。所以,对于有条件的家长来说,并无不可,但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家庭来说,就需要有更多理性。
不可否认,暑期大多数支出都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。但这些项目,对孩子的影响到底几何,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评价,也并不会决定孩子今后的发展。因此,不让他人的“暑期账单”变成传导给自己的教育焦虑,不盲目攀比,量力而行,适当选择暑期的支出方向,是家长应有的理性。有家长安排孩子上午在家学习,下午到公益类科普场馆、图书馆等地方研学,间或安排孩子在家进行家务劳动,这亦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低成本方式。显然的是,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,这种一对一的陪伴效果或许会更好!
家长消费的理性,还体现在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上。暑期支出较多,从根本上来说,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。但强扭的瓜不甜,强按牛头不喝水,家长暑期安排得过满,孩子过于紧张,不仅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,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,这就得不偿失了!可见,即便有条件,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,和孩子交流、沟通、选择,也是非常必要的。暑期毕竟是神兽出笼的季节,让孩子释放压力,给孩子一定自主时间,是必不可少的。
“物有所值”是家长应有的消费理念,不能因为爱子心切,望子成龙心切,就迷了方向、乱了阵脚,以致在账单出炉时“失色”。对孩子暑期的支出,也要进行合理评估,哪些是有价值的,哪些是收效甚微,甚至是没有收效的,以此作出取舍,是家长应有的理性。
标签:
评论丨孩子不是“吞金兽” 暑期消费要理性
钉钉成为 “N” 公司,COO 库伟回归阿里云
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对苏丹南达尔富尔州局势表示关切
办公桌与班台有什么区别 办公桌和班台的区别 办公班台图片大全
滚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