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内IPO终止企业127家 创业板占据撤单企业“半壁江山”

2023-08-08 19:17:09 来源:读创

读创/深圳商报记者 钟国斌

据深沪交易所数据统计,截至8月8日,深沪交易所今年IPO终止企业127家,其中IPO被否企业6家,均为创业板IPO上会企业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撤单公司中,少数公司出现诸如在上会前夕撤单、已过会后撤单等情况。


【资料图】

从时间来看,3月是IPO终止企业高峰期,两市共有32家IPO终止企业,其中创业板22家,科创板10家。业内认为,这和注册制新规有关,在新规发酵一段时间后,企业大规模主动撤回IPO申请,涌现一波撤回潮。5月是IPO终止企业最少的月份,只有5家IPO终止企业,创2021年以来单月终止数新低。

分板块来看,创业板成为IPO终止企业高发区,今年以来IPO终止企业达67家,占比53%;科创板IPO终止企业37家,占比29%;沪市主板、深市主板分别有IPO终止企业13家、10家,占比分别为10%、8%。

记者梳理发现,创业板占据了年内主动撤单企业的“半壁江山”。对此,资深投行人士表示,主要原因是创业板的拟IPO企业受新规影响最大。2022年12月深交所发布《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》,新规将研发投入、研发复合增长率等指标纳入创业板 “三创四新”定位中,新规的出台让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相继撤回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有的企业在撤单时已获得上会通过。例如,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发审委通过,2022年4月报送证监会后,迟迟未获得批文;2023年1月3日撤回材料,“终止注册”。

有的企业则在上会前夕打起了退堂鼓,撤回了IPO申请。例如,无锡硅动力。6月2日,上交易所网站披露,无锡硅动力原定于2023年6月5日上会,鉴于其撤回发行上市申请,上交所已终止无锡硅动力发行上市审核。

无锡硅动力上会前夕撤单,主要原因是公司业绩下滑。据招股书,2020年至2022年,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.14亿元、2.42亿元、2.05亿元,扣非后净利分别为0.11亿元、0.51亿元、0.23亿元。对此,无锡硅动力在招股书中称,受上游产能结构性紧张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,公司上游原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,导致毛利率出现下滑,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营收下滑幅度。

对于IPO企业撤单的原因,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:一是企业出现业绩大幅下滑,导致难以符合所选的上市标准,不得不暂时撤单;二是部分企业申报材料、财务数据等存在瑕疵试图“带病闯关”,这类企业抽中现场检查后撤单;三是全面注册制实施后,各板块新增或完善核心技术、业绩指标等要求,企业不满足新规的更高标准,故而撤单;四是企业与所选板块定位不符,选择撤单后改道申报。

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忠言认为,“主动撤回材料”“一查就撤”体现个别企业及保荐券商自身准备不充分,存在“冲一冲”侥幸闯关的心理,折射出“中途退场”企业业绩不佳和申报材料不过关等问题。在全面实行注册制背景下,强化各方责任落实至关重要,这是目前监管重点关注的方向。对于保荐券商而言,必须扎实做好尽调工作,把好项目“遴选关”责任。

审读:汪蓓

标签:

滚动